中新网长沙12月9日电 (刘曼 陈红微)北京时间12月9日7时39分,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(简称“天仪研究院”)研制的鸿鹄卫星与天仪33卫星,搭载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。入轨后,卫星工作正常,状态良好,后续将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验证。
鸿鹄卫星。 天仪研究院供图
鸿鹄卫星是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0千克级空间科学试验卫星。该星主要搭载了由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综合电子载荷、氙气霍尔推进载荷、氪气霍尔推进载荷,将完成霍尔推进轨控功能及性能验证、综合电子载荷器件及开关机寿命验证等任务。
鸿鹄卫星上还搭载了“星呈Ⅱ号”氩气型离子推进器。该型推进器使用成本远低于氙气和氪气的氩气工质,基于离子推进技术研制,电离与加速分开,推力调节范围大;同时由于其一体化、集中式布局设计,更便于卫星安装和控制。
天仪33卫星。 天仪研究院供图
天仪33卫星是一颗50千克级空间科学试验卫星,由天仪研究院与湖南科技大学联合研制。该卫星搭载遥感相机模组以及多项新技术载荷,并首次采用多项天仪自主研发平台技术,能够为载荷的常态化在轨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温控、热防护和能源保障条件。
尤其该星采用新研热控技术,用于实现卫星在太空受限空间下的精确温控,控温能耗预计下降50%以上,能够为高温度敏感性科研载荷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。
在供电方面,天仪33卫星首次采用了基于天仪自主研发的高功耗长时段供电技术,使卫星能够支持大电流载荷常态化开机,满足载荷不间断在轨试验的需求。
据悉,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18次发射任务,至此天仪已成功将30颗卫星送入太空,在卫星发射数量和服务能力上继续领跑中国民营航天。(完)
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,为做好冬春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,全力赢得夏季粮油丰收主动权,确保蔬菜等“菜篮子”产品稳定供应,近日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《今冬明春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减灾保安全稳供给预案》(以下简称《预案》),要求各地牢固树立“防灾就是增产、减损就是增粮”“防重于救”等理念,积极应对、主动避灾、科学防灾,切实减轻灾害损失。
《预案》分区域、分灾种提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主要措施。一是防范北方冬麦区可能低温冻害。开展冬前镇压,分级分类冬灌;强化早春田管,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降温前及时灌水改善墒情,防御冻害;对遭受冻害麦田,分类施肥补救,促进恢复生长。
二是防范北方冬麦区可能春旱。提前检修灌溉设施,一旦旱情发生,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;早春大力推广耙耱划锄镇压等措施,促进返青生长;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,增强植物的抗旱性。
三是防范露地和设施蔬菜可能雨雪冰冻灾害。提早检修棚室,及时清除积雪;设施蔬菜及时加保温棉被、草苫防寒,露地蔬菜加强中耕培土,寒潮过后遮阳覆盖,防止冻害;科学运筹肥水,搞好蚜虫、软腐病、霜霉病等病虫防控;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及时发布供求信息,推动产销衔接,大中城市提早安排应急保供生产。
四是防范江南油菜可能渍涝和冰冻灾害。提前清沟降渍,保持“三沟”畅通;及时中耕除草,控旺促壮;寒潮来临前,提前喷施生长调节剂防寒抗冻;对受冻油菜,及时清除冻叶冻薹、追肥促长;春季根据苗情及时适量追施薹肥。
五是防范畜禽水产养殖可能雨雪低温冻害。检查维修畜禽棚舍及池塘塘埂,做好圈舍池塘等养殖设施设备保暖防冻,强化饲养管理和科学投喂,加强饲草料等物资储备和畜禽销售,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,防止季节性反弹。
六是防范东北中东部可能春涝。及早腾茬整地散墒,确定适宜熟期品种并做好种子准备;加强机具调度,组织好机耕机播作业,提高播种质量。
七是防范东北西部可能春旱。合理调整结构避灾;推广免耕播种、抗旱“坐水种”、地膜覆盖、膜下滴灌等抗旱技术;科学确定主推品种,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。
八是防范西南地区可能冬春连旱。千方百计广辟水源,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;冬闲田提早蓄水备耕;推广水稻集中育秧、旱育秧等技术;有水源的地区及时浇灌保苗;无水源地块,及时喷施抗旱保水剂,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。 【编辑:陈海峰】